走!江小妹带你探访古宁寨村,感受国学文化

走!江小妹带你探访古宁寨村,感受国学文化

因为古寨、古寺、古墓、古村落、古民俗,古宁寨村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村内有文物保护单位省级2处,市级1处,县级4处,县级政府认定为历史建筑的8处(包括岭后头大院、袁家垠老院子、古宁寨寺院等)。

今天,江小妹就带大家一起探访

古宁寨村

感受国学文化魅力

古宁寨刘氏:

蜀汉帝胄,刘备后裔

洪口镇原名“黑虎关”,得名于三国时期“张飞夜过巴州”在此箭射黑虎,位于通江县东北部,距县城70多公里,一直是通江出境至陕西的必经关隘。古宁寨村距洪口镇街道约5公里,属洪口镇偏远村子之一。村子最高峰马鞍寨海拔超过 1000米,村民大多聚居在半山腰。

古宁寨村是典型的家族聚居村落,该村 80%以上的户主都姓刘。说起自家渊源,村民们都能娓娓道来,充满自豪。

刘姓是个传统大姓,古宁寨的刘氏是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 而来,湖广一带的刘姓又出自于蜀汉昭烈帝刘备次子刘永的后代。

古宁寨刘氏后人刘若政谈起祖上留下的“忠勇节义、勤俭持家、团结友爱”等优良家风家训,滔滔不绝。祖先遗训世代相传,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图腾和精神追求。

古宁寨:

愿四海干戈永息 祝群黎稼穑咸登

古宁寨村佛教文化氛围浓厚,村子不大,却有三座庙。靠近山顶是个无人驻守的小庙,名曰“马鞍寺”,一个小小的三合院;山脚小河名叫“寺河里”,清朝时就建有一座庙宇,名曰“龙潭寺”,旁边还有佛塔。半山腰突兀一小山包上,建有古寨,就是这里重点要说的“古宁寨”,寨上寺庙就是“古宁寺”了。

古宁寨呈东西走向的椭圆形,东西长220米,南北宽80米四面绝壁。沿着寨子旁边仅有的一条石梯路拾级而上,就是第一道由巨大条石修建而成的寨门,门上额枋阴刻描红的是正楷繁体的“古宁寨” 三个大字。门内左侧石壁刻题记两幅。第一幅内容为修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67年),主持、信士刘氏出资修庙及石匠姓名,第二幅内容为“大清嘉庆二年(即公元1797年)扎寨业口”。

▲古宁寨寨门(左为第一道,右为第二道)

穿过第一道寨门十米左右,就进入更为精致和坚固的第二道寨门(内门)。门楣为拱型,拱顶正中阴刻“大清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夏日上浣吉日”,石门左右有阴刻描红的正楷繁体对联,体现了人们追求美好安宁生活的愿望。

原任洪口镇党委书记的李秀华讲述了“古宁寨”村名的由来:寨子边上有一块大石头,像一面大鼓一样,相传,当地村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会听到“咚咚咚”的敲鼓声。如果那一年听到过敲鼓声,就会风调雨顺,百姓安宁,因此人们便把这个寨子命名为“鼓宁寨”,久而久之,就叫成了“古宁寨”。

据传古宁寨是由前文所说的刘氏家族所建。他们来川落业时,兵荒马乱,局势不稳,修建古寨就是为了防御山贼匪患。到了清朝中期,白莲教在当地活动频繁,刘氏家族又为古寨增建不少防御设施,使得这座古寨不仅能够居住人,而且还能有效地防御和打击来犯之敌。虽经岁月流逝,现在仍然能看出古宁寨工艺精湛,坚固实用。寨址四周原有块石垒砌的寨墙,现在仅存基石了。

古宁寨顶地势较为平坦,明朝天启年间建立的“古宁寺”延续至今,仍在使用。在国家政策保护宗教信仰的情况下逐渐扩大,“古宁寺”成为通江县的佛教名寺,晨钟暮鼓,青灯黄卷,禅音缭绕,香火鼎盛。寺庙前廊道两侧有嘉庆二年及民国十三年(1924年)圆首碑各一通,记述了维修寨门及在寨上办学的故事,庙内正台上现存圆木关公雕像,雕刻精美。庙旁的古柏、庙里的古钟都保存完好。2013年,通江县人民政府公布“古宁寨”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大院:

古韵遗存的川北民居

古宁寨古村落整体风貌,表现为依据地形地貌和风水学选址的原生态的连片点状分布,房前屋后为田地,依山就势的分散式分布,保证了各家田地充足的灌溉水源和整体视野的开阔。

古宁寨村的“刘家大院”众多,是典型的传统川北民居,采用穿斗木结构、坡屋顶、土法烧制的青瓦,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院坝由青石板铺成,自然古朴,实用性强,可用于脱粒和晾晒粮食、红白事聚会;大户人家的院落古色古香,随处可见雕梁画栋,包括柱础(磉礅)石雕、窗棂木雕、房梁彩绘等,各有寓意和典故;村内古树、古井、古桥比比皆是,环境优雅,溪水潺潺,与自然融为一体。全村现存完好的四合院 25 套,三合院 32 套。

▲刘家大院之一

在熊家坪的“刘家大院”中,处处都是精美的雕刻作品,特别是全院十多条“落沿”(地基石上面的横木方,朝外弧形,上承面壁和门窗),其它地方都是木料制作的,这里全部是四米左右的整块条石制作,至今光滑温润。

徜徉在刘家大院里,恍若穿越时空,历经数百年时光打磨过的青石板,承载着一代代、一茬茬的主人,来来往往,匆匆忙忙,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2016年,古宁寨村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其独特的乡绅文化,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深度挖掘。2017年,中央财政平均每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拨款300万元,用于保护性修复。原来的古宁寨村四社,专业施工队伍就对6套古院落进行了修复。

▲熊家坪刘家大院保护工程正在施工

但是,也有一些传统院落遗憾地“寿终正寝”了。因为农户要“修旧如旧”地复原老宅,一是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三是老宅没有现代新居的便利,再加上农村宅基地“增减挂钩” 政策补偿资金的“诱惑”。

▲关门上锁、芳草萋萋的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花草瑞兽石雕

刘氏墓园:

超豪华的“桃园九洞”,全菜系的“国学盛宴”

古宁寨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除古寨古庙古院落外,坐落于熊家坪的刘氏墓园碑林,才是其文化传承的精髓。

古宁寨村有大小古墓80多座,其中熊家坪刘氏古墓群最叹为观止。这里场面宏大,工艺精湛,涵盖了诗词对联、书法美术、建筑石雕、墓葬文化等众多国学知识。

▲熊家坪刘氏古墓群碑林

墓园由两座合葬大墓冢、一座碑亭(四柱顶帽碑)、一座墓碑(正向)、四座陪碑(侧向)、供桌、焚纸库等组成。右侧主墓是刘氏先人刘特先及其夫人闫氏、次媳赵氏合葬墓,为“桃园九洞”造型。平常墓碑有单碑(单洞,内嵌碑刻)、“桃园三洞碑”(主碑加两侧碑,内嵌三面碑刻),最多不超过“桃园五洞碑”。左侧大墓是刘心服祖孙合葬墓,原来正面有彩绘及浮雕,现已毁损。

“桃园九洞”大墓为刘特先及夫人闫氏、次媳赵氏的三人合葬墓,正中主墓碑两边是滚龙抱柱造型,下面加上两边是四柱三室(洞),现存单檐三级,碑下层墓室前设廊,二狮托龙柱,墓中室刻“民国待诰节孝刘母闫太孺人之墓”及墓志,左室(以墓为主体,下同)刻刘特先墓志(体现男左女右),右室刻“节孝刘母赵氏”墓志;柱间设罩,罩面及上额枋人物故事16幅、73人;中间主对联为:“此生此苦节/不死不甘心”,两边柱子对联为:“音容虽已渺/晤对总如生”。三室(洞)两边,从大到小各再有三室(洞),依次为诗文题刻、门神石雕和彩绘,墓左尉迟恭像上面横楣为“燕谋永著”,墓右边秦琼像上面横楣为“鸿节长存”。

▲刘特先“桃园九洞”大墓

▲“桃园九洞”大墓中间主碑

墓前有碑亭一座,四柱内立方碑刻三位墓主人姓名及墓志。正面方碑刻“皇亲拟谥醇谨(节烈)刘公讳(母闫)特先暨媳节孝赵孺人身后不朽之寿域”及生卒时间、奉祀子孙名字,碑亭正面上额枋横批“贞珉永寿”,石柱对联为:“继体守文男儿不愧佳公子/含辛茹苦母媳同称女丈夫”;右侧面方碑刻“墓志并铭”,记述了墓主特别是婆媳的平生事迹,碑亭右侧面上额枋横批“驾鹤归”,石柱对联为:“龙寨盘旋灵钟隆准/青山含笑黄壤凝香”;左侧面方碑续刻墓志铭,碑亭左侧面上额枋横批已毁损难辨,石柱对联为:“彤管扬休绣帷励节/马鞍顾盼秀毓真人”;方碑后面刻“四川嘉陵道通江县长宁里第五区八甲 地名熊家坪 寅山申向”,记录墓地位置及朝向、称颂文字及修造时间、工师姓名,碑亭后面上额枋横批“三不朽”,石柱对联为:“此地孕灵氛毅魄竝棲成巨垄/其人敦亮节佳城矗立亘千秋”。

左侧大墓是刘心服及其夫人李、陈氏与孙刘达赓祖孙四人合葬墓,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墓碑用条石呈弧形包砌,残存单檐四级(原墓顶重檐跌落在旁边,未能安装复原),横批“德垂后裔”,左右对联为:“祖美孙贤行不朽/阳奇阴偶德同休”。此墓前立“中” 字型圆首碑一通,内刻墓志、生平及年款,正面上额枋横批“至善堂”,两侧对联:“酒德诗豪争光日月/隋珠和璧竞耀古今”;背面上额枋横批“福地洞天”,两侧对联:“嫡庶两忘阴雨同心靡有怒/祖孙一气黄泉聚首好分甘”。

▲刘心服祖孙三代合葬墓

墓室前有200多平米院坝,主碑与副碑按主次列阵,形成“碑林”。从左至右,第一二通碑是刘心服大墓的陪碑,第三四通碑是刘特先大墓的陪碑。

第一通陪碑左侧是地名碑,主碑文为“四川通江县第五区地名熊家坪”等,上额枋横批“棲神所”,两侧对联:“□(性?)字登楼题白玉/风规藉石作丹青”;右侧碑文讲述墓主刘心服祖孙故事,上额枋横批“保世滋大”,两侧对联:“声名播世人千古/亲眷同堂字几行”。

第二通陪碑是谱序碑,相当于刻在碑上的家谱。右侧主碑文为“刘氏宗支历代昭穆相传之谱序”及内容,上额枋横批“桃源地”,两侧对联:“科第绵延支分藜□(已风化,待考)/衣冠奕禩派行□□(已风化,待考)”;左侧碑文接续谱序内容,上额枋横批“燕天昌后”,两侧对联:“启后承先鸿业远/分支别派伟人多”。

第三通陪碑讲述刘特先次媳赵氏守节孝亲的故事以及三亲六眷姓名。右侧上额枋横批“跨鹤来”,两侧对联:“五世同居百年共垄/三生有约千载流芳”;左侧上额枋横批已不可考,两侧对联:“地下蛰龙原不死/人间化鹤总如生”。

第四通陪碑左侧讲述墓主刘特先生平及其妻闫氏在丈夫“不禄” 后兴家创业、守节孝亲的故事,上额枋横批“骑鲸去”,两侧对联:“烈士殉名寒娥励节/生前立志殁后增光”;右侧记载本支世系序列,也相当于刻在碑上的家谱,上额枋横批亦不可考,两侧对联:“灵床近接青龙嘴/□瑞遥同白水村”。

据古宁寨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刘伟平介绍说,熊家坪刘氏古墓群所用石料都是白绵石,不很硬,也不易风化,当年动用了83名能工巧匠,耗时七年多方才建成。造型大气豪华,雕刻工艺精湛,花草鱼虫、龙凤瑞兽美轮美奂,文官武将、人物战场栩栩如生,诗词联赋无处不在,书法美术博采众长,构件大都完整,保存基本完好,规模之大,仿佛破空而来,文物价值极高,川内实属罕见,对研究清代墓葬文化颇有价值。

留住乡愁:

保护传统村落,推动乡村振兴

2012年起,我国建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制度,先后组织5次全国性调查,分5批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6819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各地也陆续公布了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据了解,随着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推进,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传统村落保护让我们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严格标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村落自然景观较好,二是建筑风貌基本完好,三是民俗民风传承得好。我市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和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很多,通江更是传统村落大县,以“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闻名遐迩的泥溪乡梨园坝村为代表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和洪口镇铺丝坪村这样的省级传统村落各有15个。

合并后的洪口镇有古宁寨村、苟家湾村2个国家级、永安坝村、余家湾村、铺丝坪村和香炉村等4个省级传统村落。

我们希望,像古宁寨这样的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和古村保护中找到平衡点,既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现代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好东西守住,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辟一块“自留地”,留下根与脉。

原标题:《走!江小妹带你探访古宁寨村,感受国学文化》

阅读原文

关于作者: admin

相关推荐

透明手机壳购买指南:材质、保养和款式

透明手机壳购买指南:材质、保养和款式

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 08-21
揭秘苹果iOS UI设计:界面之美与用户体验的秘密
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 所有武器全武器获得攻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