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靠颜值,偏要靠才华,谪仙人李白的长相你知道多少?

明明可以靠颜值,偏要靠才华,谪仙人李白的长相你知道多少?

南熏殿旧藏

《唐名臣像册》

李白像

李白,就是这样

李白的真实形貌早已茫昧不可考,现存的李白像都是后人臆测之作。上举诸图,多用力复原唐人冠服之制,然而,“形”的把握是绘画的基础,“传神”才是上乘之作。“传神”就是传达被陈述对象的精神,画中人像活的一样。我们以明四家之首的沈周的自画像为例子。当时有人批评这幅自画像“眼差小”“颐太窄”,然而,沈周不以为失,他认为形貌哪里值得论校,“神”才是绘画的精华。(见画像上部正中央的画家自题)画中老人白眉长须,俨如神仙,给欣赏者的感受,正是一位温和敦厚的长者风范。

(明·沈周《八十自画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与其说中国传统的人物绘画讲求“形神兼备”,毋宁说“传神”更重要。李白的样貌已无从得知,可是读其诗而知其人,我们依旧能把握李白的性情神明。这幅《李白行吟图》就是李白像中的神品。

(南宋·梁楷《李白行吟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画是南宋画师梁楷的作品,宁宗时,他本是画院的待诏,善画人物山水,后因厌恶画院规矩的羁绊,不受御赐金带,“挂于院内,嗜酒自了,号曰梁风子”。说到这,我们是不是想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亦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呢,看来,梁风子和李白真有不少共同语言呢。画家在草草数笔间,就使诗人昂首独立,如入无人之境的神态跃然纸上,更美的是那潇洒的衣袍,笔韵淋漓,纵横扫荡。画中的李白一人行吟,满纸清气,洒脱自如又稳如泰山,丰满传神。

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行吟吗?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两首超级耳熟能详的李白诗是怎么吟的吧。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点击即可免费收听▼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点击即可免费收听▼

吟,就是有旋律的读,是中华传统的读书法。上个世纪以来,为了与新兴的现代“阅读”“朗读”区别开,才被改称“吟诵”。吟诵不仅是古人的读书方式,它还是汉诗文的创作方式。

鲁迅有一首名作《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第三联“觅小诗”,就是要作诗的意思。那么鲁迅是怎么作诗的呢?——“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他是先“吟”后“写”的!先在院子里徘徊、吟咏,创作、修改,等到感觉满意了,才去找纸笔记录下来。

所以,吟诵不是简单的唱歌娱情,它贯穿汉诗文的创作、欣赏、学习和传承,是古典中国的文化,是我们失落的优雅。当我们提倡传统文化时,不是漫言无当地吆喝些与现代生活无关的事情。了解和学习吟诵就是用一种活的方式,在吟咏讽诵间,体味诗文的人文情怀,亲近自己的传统文化,生出欣赏与肯定。

那么,如何与诗歌取得感应流通,而不只是理性的认识?吟诵的规则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安排?在当代应该怎样传承发展吟诵才是正确的?吟诵专家徐健顺在《普通话吟诵教程》中对古诗文吟诵有最为全面的一次梳理和思考。

《普通话吟诵教程》

(上下)

如果是小朋友,可以在《我爱吟诵》的指导下学习古诗文吟诵。其中选入了教育部门所规定的必背古诗词篇目,由国内八位普通话吟诵名家,录制吟诵音频。

《我爱吟诵》

(全3册,含光盘)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内在情志的涌动,陈露为文字的形式,成为诗。然而,文字本身具有节奏音律,可供人击节高歌,所以诗是可以唱的。叶嘉莹先生为小朋友编选一册古诗读本,教给他们怎样去诵读和吟唱,培养他们对宇宙万物的观察、赏爱和关怀。

《与古诗交朋友》

(附送视频)

学有余力者,可以在叶嘉莹先生的九堂课中,投身诗歌的天地,借由文字、图像的点染,与自然物色、人生世态,相互激荡融合,与诗人情志相感通。

《叶嘉莹: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于作者: admin

相关推荐

热血传奇全地图一览 热血传奇地图详解攻略
雅高臻享卡

雅高臻享卡

365平台官方版下载 07-22
德国夺冠令新加坡反赌球公益广告沦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