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红是非多,吴京近年来的高热度也带来了不少争议。首当其冲的是“伪爱国”的标签。2022年,他被拍到使用苹果手机,而此前他曾代言中兴手机,这一举动引发网友质疑,认为他“言行不一”。
但冷静想想,这种指责未免有些苛刻。艺人代言某品牌,不代表必须一辈子只用该品牌的产品。就连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曾公开称赞苹果手机的优点。爱国与否,从来不是靠用什么手机来衡量的。(吴京曾为中兴手机站台,但电子产品的选择本就是个自由,何必上纲上线?)
另一大争议围绕电影战狼2。这部票房爆款让吴京跻身一线导演兼演员,但也招来“过度渲染个人英雄主义”的批评。片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台词,被部分观众认为煽动民族情绪。可换个角度看,这类热血台词本就是动作片的常见元素,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不胜枚举,为何独独对吴京苛责?
“入戏太深”还是真性情?
吴京在采访中提及拍戏时的危险经历,比如“被坦克压过”“跳过楼”等,本意可能是想强调动作演员的付出,却被部分网友解读为“自我吹嘘”。更离谱的是,他一句“坦克没有后视镜”的调侃,被断章取义做成梗图,引来群嘲。
其实,吴京的性格一直以直率”著称,他说话不拐弯抹角,甚至带点“莽夫”气质。这种性格在娱乐圈本就少见,加上他塑造的角色多为铁血硬汉,难免令人产生“戏里戏外分不清”的错觉。(吴京的采访风格向来直接,有时候甚至显得“虎”,但这恰恰是他真实的一面。)
公众人物:活在放大镜下的无奈
我们常常忘记,明星也是普通人。他们在银幕上光鲜亮丽,但私下也有喜怒哀乐,有家人朋友,有普通人的烦恼。吴京在电影里是所向披靡的冷锋,现实中却是会陪孩子玩耍的爸爸,会和妻子谢楠拌嘴的丈夫。
网络时代,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被无限放大。有人喜欢造神,更有人热衷毁神。但理性思考,我们真的了解镜头之外的那个“吴京”吗?或许正如网友所说:“你可以不喜欢他的电影,但没必要对他的人生指手画脚。”
结语
吴京的争议,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舆论生态:信息碎片化,观点极端化。作为观众,我们不妨多一份包容,少一点苛责。电影是艺术,演员是职业,而生活,终究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想了解更多明星背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公众号电影海报砖家,,一起挖掘光影之外的精彩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